活動目的:
依112學年,雲水書院學年學習主題:「分享:美好的傳遞、實踐與共享」。由周鴻騰老師帶領學生,在知識與實踐面向上,認識及親身接觸自然環境,啟發學生在佛教與現代食農教育、環境教育之連結、實作及其反思。 活動流程與內容:
一、室內解說-海淨樓1樓的教室,30分鐘解說。二、戶外實作-上滴水坊後方的善耕園,90分鐘種菜苗。
同學一:
透過實際的現場實行可讓大眾真正地接觸大自然, 並透過活動讓大眾對於種植有基本概念與親身經歷。
親自實作中感受土地、植物、方法、器物間的相互關係與重要。就如同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選擇的人生方向一樣,透過學習獲得成長的養分也透過生命中的種種經歷成為自己茁壯的資糧。
如同佛法與我自身的關係。教育與學生的關係。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方向代表價值觀得確定,而學校的教育對於學生如同是良好的養分灌溉。所以教育方針是何等的重要,因為影響著培育出的種子、樹木。
自身體認學習的重要性與選擇何種養分灌溉的重要性,持續學習是最重要的。樹木即便是長成了但一樣在自然環境中面臨種種,所以仍舊是需要好的養分來澆灌培育。如同我們的人生所受到的種種,好的養分成為我們的助力,而不好的養分將成為我們的助力或阻力就要靠我們自身的智慧來面對,所以不斷地學習是我們唯一的道路。
同學二:
首先,想要謝謝老師這麼用心給我們分享這堂課,在老師講解的時候我很同意的一個觀點是「從生態環保到心靈環保」。心靈環保跟生態環保我覺得是要互相的, 從外在的環境打倒我們心靈的昇華, 從心靈的昇華又要回饋到大自然裡面來實踐。 我個人覺得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另外我還想到「農禪思想」應該可以解釋成動和靜的關聯,就像生態環保和心靈環保的關聯一樣。但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對心靈這部分講的比較少,我個人覺得這點也是相當重要的。種菜、怎麼種菜當然是很重要,但是重點我們要用怎麼樣的心態來做這件事情,在種菜中學習專注,置心一處。
我覺得我們學校的生態是一個非常棒的生態,大家一起共存,互相尊重,包含植物和動物我們都是和諧共存的。上面我也講過「農與禪」都是互相的,只要互相尊重應該都沒有問題,只要是早晨或是傍晚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動物跑出來找食物,我個人覺得他們也是需要食物才會跑出來的,加上是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安全得安全的環境才會跑出的,這應該也是一種維護生態的最好證明。
可以用木頭的棍子簡單的把菜園圍起來,這樣其他動物應該不會進來吃了,但是如果他們還是進來吃的話,我們的菜園可以選別的地方或是就給它們吃吧,也是一種佈施吧!
同學三:
以中國禪宗的農禪思想,來此地接受學習的我們能夠藉由環境的感同身受,體驗禪宗大師們耕農生活之時,亦可另我們更加注重於修持實踐的「實踐」部分。
看著幼苗入土的那一刻,我在想他能不能順利生長起來呢?它在每一刻成長,想必都會經歷風吹日曬,這不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總會有各種磨難找上門,但不同的是,我們可以替自己做決定,應該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課程對於我的意義比起感受部分,更多的應該是佛教的實踐與應用部分。講到佛教,一般大眾想的應該都是山林苦修,但在這一點上,佛光山便做的很不一樣,從辦教育、唱歌一路做到現在的AI科技時代,佛光山也沒有落後,就如我去年曾在佛光山玩過VR。 我想表達的是,理論很重要,但如果沒有輸出,便真的只是理論,可能也就僅只於個人。這次的講座不只是一場種田的講座,更是一場教大家如何將佛學理論應用於文化背景結合環境(美感體驗)的輸出式方法教育。
同學四:
參加了今天的種菜,我深深感受到了禪修思想與種植活動的結合。這次體驗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種植蔬菜,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意識到處處皆有佛法的道理。
在種菜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專注於每一個細節,將心思投入到每一株植物的生長之中。這種專注和細心讓我想起了禪修中的觀照和靜心。通過觀察土壤的狀態、植物的生長情況,我不僅學到了如何種植健康的蔬菜,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如何將這種觀察和專注帶入到日常生活中。
除此之外,這次體驗也讓我意識到了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我感受到了宇宙的無窮智慧和生命的奇妙。這種感受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每一個瞬間。
總的來說,這次種菜體驗讓我獲益良多。我不僅學會了種植蔬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從中學到了尊重生命、感恩自然的重要性,以及處處皆有佛法的深刻道理。這將是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一次體驗,我會將其中的智慧應用於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