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292

心得分享

 
設計思考工作坊 學習心得
文/王榆豪   (設計思考工作坊 授課教師: 曲靜芳 老師)
   當初為何我選擇這個學習工作坊?因為看著這個題目感覺與我系上的課程內容有一定的符合度(例如法華經等,一些須要透過各種層面思考的課程),因此我覺得這個工作坊應該能幫助自己學習,並促進知識的攝取,所以我以期待的心填下了最初表單上的選項。
            第一節的課程由於排在我們大一的三好歌比賽,因此我們只能去參加三好歌比賽,聽不到設計思考工作坊(其實也表示:我之後不能少參加一場設計思考演講,因此當下我的心中真是忿忿不平)。
  下一次的設計思考工作坊我去參加時,發現老師在教:問五個為什麼,可以從這個為什麼當中找到我們需要最正確的答案
    
因此當下的我便思考要問什麼、要從什麼問題下手呢?最後經過組員的討論之後(之前問為什麼前,我有先找組員分好組了),我最後決定從雲水書院如果要舉辦活動,其背後策略之一就是要凝聚大家向心力,我想從這個問題探討下手因為我認為讓大家有向心力是我覺得很重要的議題,為甚麼呢?因為我覺得如果要有向心力,就必須要取得大家的一個共鳴,那麼共鳴又是為什麼重要呢?因為我認為:大家有了同樣的共鳴才能將系上發揚光大,讓一部分人的團結,慢慢的發展到一大群人,藉此影響更多的給予正能量,至於影響這麼多人給予正能量是為什麼呢?其實我認為: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美好的社會,從中減少各種的貪與瞋,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這節課程讓我了解到:不斷地問為什麼,能讓我們找出最根本的原因,藉此找尋出最好的辦法、作法、解決方法,而且我相信,只要不斷的問下去,將能夠產生出每個人獨特的發明,讓世界變得多采多姿,打造出一個多元的世界(這一節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讓我收穫多的、感觸最多的)
  在之後的課程中,我漸漸的發現:其實我的思考空間非常的狹小,不能廣泛的思考一些多元、多面向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因此之後的我覺得聽此工作坊,能夠讓我想出(設計出)更多元的解決方案,以及找尋出更多問題中的原因,藉此讓我了解問題的根本,並以對症下藥的方式幫助更多的人。
    第四堂課以及的五堂課的內容是我有興趣的,因為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我系上的課:文案與企劃有關連性(共通點:在於設計活動,都須要考量各種的問題,並在問題中找到正確的解決措施,讓一個活動辦的更好、讓更多人歡喜)。課堂中所教的各種顏色的帽子,每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並從中列出一個活動中可能產生的變數(解決面對此問題的解決措施)、列出一個活動如何吸引他人參加(以增加活動的人數,並得到更大的利益,讓大家和自己都共同受惠)、列出辦活動的用途是為什麼(者出此活動的意義,與它的價值所在,也可從中幫助活動是否可以延續,或者不再舉辦)……。在這麼多的思考面向中,讓我了解:舉辦一個成功的活動是不容易的,因為牽涉多種問題(不好的問題,例如:活動費用過高、地點太危險、偏僻、宣傳不當),有時如果忽略一個小問題,這個小問題便有機會發展成一個大的問題,最後而讓此活動變成失敗的(活動被停止,不得已繼續延續),因此十分的重要,每一步都要有警覺心,發現它,並改善它。
  這次的設計思考工作坊,對於日常生活中非常的重要,課程內容涵蓋了廣泛的思考議題,是多層面向的,這也是我到了佛光大學佛教學系讓我驚艷的點,因為我過去的學習方式都是學習制式化課程,學習內容都是固定的,只是做一些意義不大的輸入(只是被課程所教授的東西),沒有輸出(經過每個人不同的整理方式,表現、發展出來),因此過去的我總是覺得學習是一件耗費大量時間的事情,浪費我的時間不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只求六十分能畢業就好。但是來到了佛教學系(經過了超過一個學期),尤其上了設計思考工作坊,甚至是其他的課程(例如:法華經導讀),讓我對於學習有了不同的見解,產生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如同打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一樣:「老師如同引導者,剩下的路還是要自己走,自己完成」,不再是制式化的內容,擁有一個自由、開放性的學習空間,所以讓我十分的感動,並在設計思考課程中,找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創造感。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佛教與文學書寫工作坊 學生心得
 文/外籍生 匿名 (授課老師: 葉含氤 老師)
   這是第二次我來聽葉含氤老師的課,每次上課她都以充滿喜悅的笑容跟我們打招呼。她的聲音很柔軟,話語的用詞也很精緻,展現出一種很文雅的氣質。
   第一次是在上學期的一場生活講座。那時候所講的也是跟寫作有關的主題,當時去聽演講只不過是想要拿到認證,以完成課業的要求而已,並不是為了愛好而來。因為個人不是很喜歡寫作,尤其是會牽涉到情緒、感受的文章。理由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許是不知道該怎麼寫,或許擔憂自己寫得不好而遭受他人之嘲諷。
   再說,過去的寫作經驗在我心中留下不好的記憶。想起在他國上國學的期間,所寫的文章可能是太爛了所以及格就很不錯了。就這樣,寫作成為我的一個寧願荒廢也不敢碰的禁地。其實,我和她算是相當有緣,怎麼說呢?來佛大的第一學期(大概是三年前),因為行持課要求,選一個生活服務組,不知道選哪一組才好,因此便跟著室友一起選「新聞組」。我所認領的主題是寫五篇生活中的心得感受的小小文章。沒有經驗,也不知道怎麼寫所以第一次把稿給老師時,就被退稿了。當時,老師就傳給我一個FB的連結,看了幾篇她貼在FB。此後,我還是保留打開FB持續關注老師的文章的習慣。
   說實話,她文章好看是好看,但她使用好多我不認識的字,確實有點討厭。為甚麼呢?本想要較輕鬆的看過去就好,哪知道還要邊看邊查字典。但現在想起來的話,也因為邊看邊查字典讓我認識更多漢字。
    我們現在的這一班有十個人左右,每一堂課都由她先講一些關於寫作的技巧,接下來是自由書寫五分鐘,再分享,最後是作業的檢討。而且每一堂課之後都會有一個作業要完成,那是回家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技巧寫一篇小小的文章。因為人數很少,所以我們的作業她都很細心地看並指出每一位同學的優缺點。
    其實,當初想是不是選錯了課程,老師為甚麼那麼麻煩,每次都有作業。但現在回看自己的進步,卻發現寫作業好像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與感受。就是如果要把一些片段的想法、感受串連起來成為一篇完整且有主旨的文章,我就要更進一步去理解它,然後再整理、編織它。說「更」是因為,相遇有意思的場景時,可能心裡只會感慨說「好美啊!」、「很有意思的啊!」,而不會再深入體會它哪裡美、哪裡有意思。如果想要分享給他人一起欣賞的話,尤其是透過文字的描述,一定要把讀者帶入文章中的場景才行。所以我們一定先要了解它,接下來才能具體地把它描繪出來。
    因此,現在的我不管是很熟悉還是陌生的東西都願意投入更多時間來觀察、欣賞、感受它。有時還不自覺地想,這個如果用文字來寫的話,我該怎麼寫呢?不僅僅是對於上活中的處境有這樣的感受,許多已經落在邊陲的記憶有時也會湧出來跟現實合在一起,而再次復活,甚至它所帶來的感觸比原來的還要強烈。
    所以,老師所教的,對我來說不僅是寫作的原則、方法幫助我寫出一篇好的文章,或者看懂他人的文章。其還打開了我的新一道門,讓我看到另一個世界,豐富我的人生。
    對於課程的規劃,我個人覺得每一周上課一次會更好,只有六堂課,並且每兩周才上一次課,這樣讓課程間隔很長,且有時很難連結起來。有時,今天上課就把上一堂所學的都忘得差不多了。感恩老師們的用心教導與規劃,也謝謝TA學長們的付出!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讀經容易取經難,五萬行程歷苦寒。
十七年來千古業,巍峨雁塔聳長安。

This is an image
釋演霙 4 Dec. 2020   (教授老師: 謝碧娥 老師)
     結束了花費一周時間的成果冊製作後,現在為這3年的素描/繪畫社紀錄一下。
     這個小小的素描社,是從一個單純的發想開始--想學畫畫。一群愛畫畫的孩子在跟老師討論時,得知院長夫人(照片中的謝碧娥教授)曾於南華教授繪畫。於是開始詢問師母、召集對畫畫充滿熱忱的同學們,開始組建群組。
     剛開始人不多,漸漸地人數便增加了。材料方面由熱心的妍秀幫忙購買,大家就這樣湊合地開始學習炭筆素描畫。從「點的意象」開始,老師讓我們創作自己想畫的,於是我選擇畫花,一堆不同的花聚集一起,題名就是「天女散花」。「點」畫完之後,我們準備了第一個展覽「點的意象」展示在1樓中庭,準備展覽當晚還留下了歷史性的合照。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後來又開始畫「線的意象」,在齋堂進行第二次展覽。在此期間因為同學們已經漸漸掌握素描的技巧,接著老師放心讓我們學習寫生,從學習畫猴子布偶、熊玩偶,到掌握畫布、蘋果。
   然後到了去年,大家開始接觸水彩,除了需要畫素描作為基礎外,還進行了水彩基本技法的練習。雖然這個時候不少同學已經離開,但是卻增加了為了畫水彩畫「慕名而來」的學長們。我們每天都在歡樂中度過,對大家來說畫畫無疑是拋下一下子功課壓力,放鬆下來感受色彩的過程。這期間除了練習水彩基本技法,也學習了以點描臨摹超現實主義的名畫、辣椒南瓜寫生,最後還畫了水彩的熊玩偶。這個學期第一幅便是學習畫透明感,又逢全國佛學論文發表之機,進行第三次展覽。
    素描社走到現在,雖然面對同學們課業重或畢業離開,也看到新同學加入的變化,但是看到更多的是同學們繪畫上的成長。
    也很感謝老師退休了也願意回來教我們,為這個班一直操心。
希望這個班能夠一直走下去,邁入第四年、第五年……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如果,您有一顆想繪畫的心,何不拿起畫筆?
2021/01/22 釋知得      (授課教師: 謝碧娥  老師)

   您有多久沒有拿起畫筆了呢?依稀記得小時候,美術老師教導繪畫的熱情,感染著現場的學生們,之後的記憶如同被封存的陳舊鐵盒,放置於歲月之中。
   再次提起畫筆,已是多年之後,經同學的推薦,報名了素描工作坊。在老師細心、耐心的教授下,隨著筆觸,每一次下筆,好似回到歲月的洪流當中,回到那剛學畫畫的時候,那樣的安然與自在。繪畫不僅僅是顏色的配色,更重要的是培養當下的心念,將似野馬之心使其安靜之外,更培養了專注力,每一筆就是自己的心,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比喻的就是心無所不能,心念能生萬法,心念滅去,萬法即逝。
   感謝系上有這樣的因緣,讓學生們能學習繪畫,在素描工作坊收穫的不單是畫作,更是那安然的心,自在而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