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 吕万安 老师
日期: 113年10月30日
地点: 佛教学院 云水轩
活动目的: 为使学生将健康疗癒融入生命及生活,在原有专业学术──佛学知识领域外,拓展对中医医学健康与疗癒的认识,培养具备自我健康的觉察能力,更进一步将之与生命连结,提升生命涵养。
学生心得:
同学1
老师解释《黄帝内经》,人体的很多解释是好比大自然的一些描述,因为对于黄帝内经不理解因此无法掌握这些描述的意思。五藏,老师告诉我们是因为要符合西方器官的概念因此使用肉体旁的「脏」,中医的脏腑与西方医学的脏器不一样。
中医创造的藏象学说,听到老师说,精神表现,人体的外观都是被五脏影响。
今天特别在医学上的知识是,男性与女性彼此都有彼此的荷尔蒙,可是男人身体所包含的女性荷尔蒙的量是比较少的,同样的女性身体包含男性的荷尔蒙是少的。
讲座增加我的知识,特别是医学知识与中医的认识,今天在讲座中发现新的东西,对于中医来讲五脏是系统。
同学2
在参加人体精气的仓库的讲座吕万安老师已经给我很多新的意识。我觉得很幸福。
此外,情绪与五脏的关系使我意识到,保持良好的情志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中医强调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五脏的功能,这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灵的平静。
总之,中医的五脏理论不仅是一种治疗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要尊重身体的自然运作,促进身心的和谐。希望未来能够深入研究这一领域,让自己在中医的智慧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成长。
同学3
今天参加了中医知识讲座,让我对五藏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中提到的藏象学说,让我感受到中医对人体的全面观察。五脏与五液、五官之间的关联,不仅是生理上的互动,更是情感与心理状态的反映。比如,心脏与喜悦相连,肝脏则与怒气相对应,这让我意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在忙碌中忽略了内心的感受。此外,讲师提到五脏精华的外现,让我想到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何影响身体状况。这不仅是对健康的追求,也是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听完讲座,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次讲座不仅增进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医智慧的敬畏与热爱。我期待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特别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获益良多!
同学4
人体的五脏被认为是精气的重要仓库,这一理念深刻地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整体性和功能的认识。心、肝、脾、肺、肾各自承担着独特的角色,彼此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五脏不仅储藏精气,还通过相互作用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体而言,这一系统的理解不仅反映了中医的智慧,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身心的和谐,从而促进健康。理解五脏的功能与相互关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
同学5
老师说道家养生学认为,精气是人生成、发展、壮盛乃至衰老的关键。精被视为物质基础,来源于先天与后天之精,后天之精通过食物和空气获得,并借由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而气则是生命的动力,经由呼吸和经脉运行,全身的气流通畅则可保证健康与精力充沛。神则是精神层面的统御力,代表着一个人的意志、情感和认知。
我非常认同老师说在这个框架下,仓库的概念尤为重要。人体如同一个仓库,储存并管理着精气,避免其过度消耗或失衡。
我觉得这种对精气的管理类似于现代的资源管理。我们若过度消耗精气而不加以补充,便会像是一个仓库空虚的情况,影响整体的平衡与运行。然而,合理调节身心、重视养生、适当运动、以及饮食得当则能使人体仓库保持充盈。
同学6
今日聆听吕万安老师所演讲的主题:人体精气的仓库,开头就提到在我们佛教所说的三宝为佛、法、僧,而在中医的三宝为精、气、神,这也是人身的三宝。
五脏所对应的不仅如此,还有人体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五行,金、木、水、火、土;更有相对应颜色,发现其实这种种都与之相连,这让我想到小时候看中医时,医师把脉后就迅速发觉我当时较为衰落的器官,也跟我们解释这些都有相对应的功效,也显现出人体的奥妙,而在这场讲座中也多以中医角度讲解内容,因此让我有更深的了解!
同学7
今日「人体精气的仓库」为主题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让我对中医的五脏理论有了一些理解。
讲座中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男女生的生命周期,男生是八年一个周期,女性的生命周期是七年一个大变化,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需求也会随之改变,从而需要跟着周期调整营养与保健方式,这是以前没有听过的。
讲座中提到,《黄帝内经》指出心、肝、脾、肺、肾与五官之间的关系,五脏的健康状态会在五官上有所反映,让我意识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这场讲座让我对人体的精气储存与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五脏作为精气的仓库,不仅在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还与情绪、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色身还要用很久,才能好好读书,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生活习惯,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康运作。这次讲座不仅增长了我对中医的知识,谢谢老师的分享,谢谢学院的用心安排。
同学8
今天题目是「人体精气的仓库」,讲者就是吕万安教授。
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知道自己虽然已经出家,但是还要靠色身修行,自己了解经典或者学系等,现要观察此身。像释迦牟尼佛两万年前已经为众生说法,有四个观想,包括:身、受、心、法;能看出观察身体是学佛的基础的。今天有台风,老师只能在线上上课;十分感谢老师的分享。
同学9
这次演讲的内容与讲解都非常的丰富又经典,处处是学问,收获满满。
老师把五脏(奇怪,胃脏和人体的精气竟然搭不上关系)和身体健康做了深入的介绍,又把五脏和五行、五液、五气、五官的相互影响,都做了提纲挈领的说明。真可惜,学到的太晚了。学习心得谈不到,倒是还有很多的问题,要慢慢体会。
很希望老师能再有机会来院分享,并保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与交流。
同学10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感到这些知识对于当前的生活非常实用,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维持健康和保持清晰的头脑是学业和生活成功的关键因素。了解中医学中的五脏和精气,不仅让我们掌握了从根本上照顾身体的方法,还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身心之间的密切联系。健康不仅是应对学业压力的基础,也是未来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保障。
老师帮助我深入理解了精气在中医学中的作用。精气不仅是生命的能量,还是维持清晰思维和记忆的关键要素。在保持足够的精气之下,我发现自己记忆力增强,更易集中,并且压力减少。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进餐以及适当休息,使我的精气稳定,学习成效也明显提升。
同学11
透过这次课程,从中医角度来研究五脏,使我了解到五脏精气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器官和身体表现的关联性。这让我明白,治疗不仅应针对症状,更需重视器官之间的协调与整体健康。此学习经验激发了我对日常生活中自身健康的关注,并开始思考和探索养生与预防疾病的方法。感谢老师!
同学12
此外,讲座还展示了大脑皮质和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复杂性,进一步说明了现代科学对健康的理解。这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神经科学的讲座,让人倍感启发,了解到了身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微妙而精确的协调。
这些知识内容提醒我们,维持健康需要全面的视角,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维护身体的动态平衡。这种全方位的健康观念,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体的复杂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健康维护方法。这场讲座让我重新思考健康的真正意义,并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宝贵的知识。
同学13
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五脏的健康状况其实会反映在我们的外在表现上。
因此,即使我们不常去看医生,也可以从这些外在的细节观察身体状况,及早进行调养与保健,预防更严重的疾病。同时,我也学到了五脏与情绪之间的密切关联。过度的喜悦可能会损伤“心”;生气过度会伤“肝”;过度思虑会伤“脾”;忧虑过度则会影响“肺”;而过度恐慌会伤“肾”。这让我理解到,为何在过度忧虑时,我会感到胸闷不适。
同学14
讲座中的一个特别亮点是老师提及的养生技巧,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呼吸锻鍊和简单的穴位按摩,这些都对我们平衡精气有很大帮助。透过这些实用方法,我更加理解到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透过老师的解说,我了解到精气不仅支撑身体运作,也影响情绪和压力管理。尤其是老师分享的养生技巧,例如日常饮食调理和呼吸锻鍊,让我认识到许多简单有效的保养方式。这次讲座让我深受启发,我希望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身心平衡。
同学15
在聆听吕万安老师的讲座中,看到中医理论中五脏的精气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中医的「藏象」理论中,五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全身的其他系统紧密相连。透过观察身体表现如面色、指甲、唇色等,可以反映出内脏的健康状况。
这些概念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体的运作,明白了中医所倡导的调和与平衡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健康的重要性。这场讲座不仅增强了我对中医理论的兴趣,也激发了我深入探讨人体精气与健康的愿望。透过这些学习,我更期待将这些中医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以促进自身的健康与和谐。感谢老师!
同学16
讲座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比如呼吸法和冥想,这些都是我在修行中可以应用的技术。透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连结自己的身体与内在,促进精气的流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修行质量,也能增强我们的灵性觉知。
最后问题是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出家人,我不仅仅是追求精神上的提升,更要在物质和身体的层面上保持和谐。精气的管理,实际上是对我们整体修行的一种支持和补充。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弘扬佛法。
同学17
古代中医的哲学奥秘,透过这一次讲座,又更近一步认识与了解。对于身体的健康,一直是我所忽略的,对于养身常常是兴趣缺缺,但眼看着自己年纪不停的增长,似乎也感受到众多因缘正善意的提醒我要多留意自己色身的健康,多爱护这具身体,这副让我们修道的容器。
虽然目前仍然对健康的议题还是没什么兴趣,但已经有个起头,虽然吸收到的资讯很少,但也引发我想寻求,自己有兴趣的切入点来更关心我的身体健康,让路走得长远,为此我非常感恩。
同学18
在佛教经典之中,「心」一直是重点所在,而这次吕老师提到一个案例,某个病人在接受心脏捐赠的移植手术之后,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多了原本所没有的才华。来询问捐赠者家属才晓得,原来这位捐赠者以前是位钢琴演奏家。众人当然惊叹不已,但也难以理解这其中的奥妙。
吕老师就从中医的「心藏神」来解释这情况的可能性。
这是第二次聆听吕老师的讲座,我们虽没有吕老师医学领域的专业训练,但是或多或少也略微听闻过其中一些养生相关的概念。不过,吕老师这一连串循序渐进的内容,加上生动流畅的讲解,才让我们真正的把这些观念整合起来,而不是只停留在先前那样的片段式、似是而非的概念。「脏腑学说」诸如,肝为霸极之本,肺主津液等,并结合「经络学说」,吕老师在这堂课短短内帮我们启动了健康的更高层次思维,有如父母心的叮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