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云水书院  讲座: 看话参禅解心结

  • 2025-01-03
  • ysrc
讲师: 释如目法师
日期: 1131113
地点: 佛教学院 云水轩
活动目的: 透过禅宗修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层层「结」,认识万物不生不灭的真相,并照见世间的实相。
本次活动与身心教室合作,计画经费源出「教育部113年度校园心理健康促进计画」。

活动流程:
  1. 介绍讲师释如目法师
  2. 讲授心结的形成与解结的方法
  3. 吹气球以譬喻心结
  4. Q&A
学生心得:
同学1    
在佛教中,结与解就如同无明与解脱,迷与悟之间的距离也仅在于一念的回转。在禅宗中,常有一些看话头的问题,例如:「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或「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真面目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无法得到解释。有时候,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正是解答所在。为什么呢?这里正是谈到结与解的关系,如目法师所说,结与解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在人生中,我们常执着于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导致我们在烦恼之中不断翻滚,沉浸于那些本来就无常、无我的幻象之中。
在禅宗中,参究的方法极为重要。那么,参禅究竟参的是什么呢?正是探问自心,认识真正的自我。而当我们认清这个真面目,便是觉悟,亦即解开心结。六祖慧能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道从心中觉悟,岂止在于静坐?因此,参禅不仅限于打坐,而是每时每刻皆观照自己的真心本性。

因此,解开心结,正是要看清、明白并放下,而参究正是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根源所在。
同学2
参加这看话参禅解心结的讲座,释如目法师给我认为什么是“看话参禅”,了解在经典中如何说到禅。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痛苦与怨结的根源何在,并为自己找到修行的道路以及禅定的实践方法。没有人能束缚你,也没有人能帮助你解开束缚,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决定。如果看不清楚是什么在束缚自己,又怎能够自自己解开束缚呢?
令人感触最深的是,觉悟并非是从外界寻求某种新的事物,而是回归自性,认识到自古以来早已具足的真心。这个过程,正如佛陀与禅宗祖师所经历的,必须经过深刻的思考、疑惑的萌生,最终到达打破疑团的瞬间——那是一个见道的刹那,真理突然明现。
“看话参禅”正是强调透过公案或话头,引发行者内心深处的疑情,帮助他们深入自我探寻。正是这种强烈的疑问,才能带来修行中的突破,就如同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觉悟一样。这提醒我们,修行的道路不应依赖外在的帮助,而应凭借自身的努力,直接面对生命中最深刻的疑问,从而洞见自心与生命的真实本质。
同学3
这次讲座由百丈山力行禅寺首座如目法师,主讲:「看话参禅解心结 」。法师一开始带领大家唱菩提偈,问着大家:为什么会来唸佛教学院?这个问,引导我们探究自己内心,法师说着禅宗是探究自己内在的八识,而这探究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推动及影响我们后续的学习。
讲座中法师也提到他致力禅宗学习与推动的历程,说明禅宗以佛陀本怀,以更开创性的方式来度众。禅宗根本手段是:解结同源,断求外,回自己本心找,截断往外求攀缘的心。法师也以气球实际比喻烦恼的展现,禅修也是在处理心理时间及空间的问题,谢谢学院举办这么好的课程让我们学习及受益良多。
同学4
今日聆听如目法师讲述「看话参禅解心结」一课,受益匪浅。法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念缘起与禅修方法的关联,并透过《百法明门论》的三细六粗与各种禅语录,引领我们深入探讨心念的运作机制。
在听完法师的讲解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念。法师所提到的「看话参禅」方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践方向。我会将法师的教诲融入日常生活中,透过不断地觉察与观照,来达到心念的清净与自在。最后,我要感谢如目法师的精彩分享,以及各位学长们的共同学习。透过这次的讲座,我对禅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修行之路充满了信心。
同学5
听完如目法师关于「看话参禅解心结」的讲座后,我感到思想与心灵有了一种深刻的开展。法师所说的透过禅修来解开心中的「结」,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修行并不仅仅是止息妄念,更是要洞见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尤其是法师详解《楞严经》中关于六「结」的部分,使我更加明了心识的运作方式。世间万物皆是现象的流转,既清净且静谧,既不生也不灭。
法师以「话头先行」的例子具体引导禅修方法,帮助我们体悟「解结」之道。这使我更加坚信修行之路,并让我看到禅宗在疗癒和开悟心灵上所蕴含的深刻与妙法。这场讲座真如一次自我观照的旅程,逐层解开心中的执着,并让我在禅修之路上更进一步。
同学
6


这场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很有帮助的因为「看话参禅」能帮助我们解开内心的结,让自己变得更自在,对现代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灵疗癒的方法。参禅的过程就像是一种「心灵的健身」,让我们去面对内心深处的问题,看看自己有哪些执着或想法是不必要的。透过不断地专注于一个问题或「话头」,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慢慢地把心里的结解开,进而达到一种安稳的状态。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可能很难花时间去坐禅,但禅修其实可以融入日常生活里。看话参禅的核心在于「觉察」和「放下」,我们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刻,带着「这是什么?」的疑问,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这样的心态,不但能让我们活得更轻松,也让我们面对困难时更有弹性,最终达到心灵的平静。
最重要的是禅修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解开心里的结,让自己更能够自在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样的智慧,不只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实践的生活哲学。
同学7
通过静心参禅,观察自己的内心,从而化解心中的困惑与结,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因为各种外部压力或内心纠结而感到焦虑与困惑,这种情况往往会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让我们回归内心,放下烦忧,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内心的种种情绪与想法时,往往会发现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其实不过是心中的执念和误解。参禅的过程不仅是修行,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能够厘清自己的心结,释放压力,并学会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同学8
讲座中,法师说:「我们参禅是为了解开我们的心结」,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心结会影响我们整个人的状态,有心结的话,就很难真正去思考和理解真理。
还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那就是「求真的心比较重要」。我之所以特别有共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联想到我来台湾求学的经历。如果当初我来台湾的时候,没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可能到现在我都无法真正吸收老师教的内容。这次的讲座不只让我初步了解《楞严经》,也提醒我保持一颗求真的心在学习和修行中是多么重要。
同学9
主讲者以神秀大师与六祖惠能大师的偈颂公案,开启这场讲座的「看话参禅」主题核心。这两位大师的偈颂,一位是从「有」去解,一位从「空」去解,并没有对错之别,但却让我们可以从中领略,所谓参禅的意境。
我很认同讲者的一个观点,参禅对心理健康的帮助。确实,参禅这件事是绝对无法委由机器电脑代理,唯有反观自省,化解烦恼。
此外,法师也提到《楞严经》的动、静、根、觉、空、灭六结,《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所说的:「六结」尽解,「五蕴」全破,越「三空」,妄尽显真,便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在禅修的次第中,照见迷悟同源的道理。

 
讲座照片:
这是一张图片